在笔者原本的认知里,急性心梗的高发年龄是50-60岁的初老人群,伴随着心梗年轻化的报道,甚至觉得30-40岁的人得心梗也是屡见不鲜。通过近两天的采访,笔者仅在市中心医院心内二病房就发现了90岁、85岁、82岁的心梗高龄患者,这样看来认知里认为80岁、90岁高龄老人心梗发病率较少是完全错误的。而和我一样认为高龄老人就该放弃介入治疗,依赖传统的用药手段的想法更是大错特错。 就在上个周末,心内二病房收治了一名83岁患急性心梗的老大爷,入院前胸痛4小时,入院后持续性胸痛。心电图显示老人ST段抬高,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因为老爷子平素里身体硬朗,所以家属积极治疗意愿比较强烈,非常认同医生为患者进入介入手术治疗的观点。     为患者进行冠脉造影后,赵瑞革主任发现老人的血管情况竟然是万分之一的特殊情况——悬吊式开口。右侧冠脉开口靠近主动脉前壁,比左侧冠脉还要高出2-3cm,这样的血管条件让导管非常不好到位,陡然间增大了治疗难度。     幸运的是,当天就是国内急性心梗介入治疗的知名权威专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导管室主任郭丽君教授应邀来到中心医院为患者手术的日子。经过半小时的术前探讨,为了保证手术效果,郭教授和赵主任决定术中不采用常用的桡动脉进管,而是把老人的导管入口改在了腿部,并且更换了对术者技能水平要求较高、操作难度较大的AL指引导管。 克服重重险阻,终于到达冠脉。没想到面前又出现了第二个难关——老人的血栓负荷超乎想象的重。专家们经过反复抽吸,总算破坏了挡在导管前面的血栓栓子,成功安放了支架。目前患者在心内二病房的CCU内接受术后观察,正在逐渐康复。     飞速发展的医学技术,把人类长命百岁的梦想不断拉近现实。今天的病例证明,在急性心梗的介入治疗上,年龄并不是一个不可逾越门槛。科学的认知,及时的治疗和成熟的技术,可以让我们为父母、长辈真的向天再借几年,十几年,让他们陪伴着我们继续感受人生的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