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口中从没有华美的言辞,只有脚踏实地默默前行的背影;
 
 
 
 
她的眼中从没有没救的孩子,只有勇于挑战敢于担当的医者使命;
 
 
这样的闫迪,就是时代的疾风劲草、烈火真金。
 
小编今天带您走近辽宁省服务群众好党员——中心医院儿科主任闫迪。
 
 
    闫迪1999年自中国医大毕业后,便扎根在阜新市中心医院的儿科,一干就是18年。儿科因患儿一般都无法完全正确表达病情和配合治疗,加之家属对医生业务水平要求极高,是一份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闫迪却在这份挑战中,找到了自我价值。为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她攻读了中国医科大学的硕士学位,用自身的提升带动科室整体的提升。2008年,34岁的闫迪成为了当时阜新中心医院最年轻的科主任,成为了儿科团队的领头羊。
 
 
    在大家眼中,这位年轻的老主任有着很多不同的一面,有时认真的严苛,有时胆大的可怕,有时迷糊的不行。但她一直在做的,就是将每一个患儿当做自己的孩子,用心化水浇熄伤口的火焰,用情至真抚平无数个家庭心灵的创伤。
 
还记得不久前,新生儿病房收治一名危重的小患者。出生后1小时血糖2.6mmol/l,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极度不平稳,可能会突发呼吸、心脏衰竭,低血糖脑病,随时会出现生命危险。家长万分焦急痛苦,十分绝望。
此时已是半夜时分,夜间值班医生紧急电话请示闫迪主任。闫迪主任了解相关情况后通过电话下达医嘱:立即予以患儿无创通气,连CAPA;10%葡萄糖泵入调节血糖;抗生素抗感染支持对症治疗。似乎接电话的值班医生刚刚放下电话,主任的身影就出现在患儿的床旁,对疗方案,对家属进行安抚。甚至连喂奶、换纸尿裤她都亲力亲为,时刻守在患儿的身旁。经过一夜的忙碌,患儿病情终于平稳啦。主任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家属满含热泪,感激万分,紧紧地握住了主任的双手。
不平凡的一夜就这样过去,只休息了半个小时。早上八点,闫迪一如既往、按部就班地组织大家交班、查房,详细询问每个患儿的情况,耐心地给实习医生们讲解临床知识。查房结束,她又坐在办公桌前,认真地检查、审阅每一位医生的病志,指出不足,与管床医生深入交流。这样"连轴转的24小时,就是闫迪工作的最真实写照。
 
在她的领导和带领下,中心医院儿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根据阜新地区气候严寒干燥,儿童多发哮喘的情况,闫迪与自己的导师反复探讨研究,于2009年建立了辽宁省儿童哮喘基地,不断加强与上级医院的联系,为阜新地区的哮喘患儿建立了病历档案,甚至一听某个名字,便能准确的说出孩子的病史和治疗情况。她还不断扩大科室的影响力,连续两届举办辽西儿科论坛,邀请省内知名专家来到阜新授课,全省的儿科同仁来阜开展学术交流。
 
除了儿科的学科带头人,闫迪时刻不忘自己作为一名党支书,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她积极组织妇儿党支部下乡扶贫,烈日下,她带领支部党员挨家挨户的了解情况,调研了解每一个家庭遇到的困难并上报予以解决;她在繁重的科室工作之余,组织支部开展活动,到幼儿园授课、到全科医生培训班传授经验,还开展了非常时尚的妇儿支部特色的奔跑吧女汉子拓展训练,让支部的党员干部在运动中解压,在欢乐中思考,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让年轻的科室不断焕发了生机与活力。
 
然而,她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到了工作和患儿当中。工作中她是优秀的,生活里却是不合格的,女儿经常批评她是个马虎的妈妈:她记得住患儿所有的指标,却记不住给女儿开家长会的时间;科室里所有的大事小事她都亲历亲为,却是家庭聚会中时常缺席的那一个。
 
习总书记曾说过:人民群众是最实在的,他们不但要听你说得如何,更要看你做的如何。不光要听唱功,而且要看做功。小编相信,有了闫迪这样年轻的老主任,实在的好支书的引领,我们的事业必不负众望,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