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医院名医介绍—— 田慧丰
    田慧丰,女,1961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1985年毕业于锦州医学院医疗系。现任阜新市中心医院呼吸肿瘤内科主任,主任医师,任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辽宁省分会学会委员,任阜新市分科学会委员兼秘书。
    该同志1992年到北京医院呼吸内科及肿瘤内科进修学习一年。回来后先后开展了小细胞及非小细胞肺癌等化疗工作及肺外之前体瘤的化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成功地治愈了恶淋巴瘤,小细胞肺癌患者,开展了肺功能检测技术,支气管肺泡灌洗技术。率先在我市开展了经皮肺治检术。机械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填补我市该技术空白。
    曾获得市五一劳动奖章及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病率显著增加。据统计,COPD患病率占40岁以上人群的8.2%,死亡人数为全球死亡人数的第四位。COPD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为了提高COPD的诊治水平,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我们从2003年率先在我市开展了长期氧疗及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填补了我市该项空白,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降低了住院日及诊疗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无创机械通气是指无需建立人工气管的机械通气方法,常用的是无创正压通气方法,优点:1、避免了气管捶管或切开,2、避免了人工气道的并发症3、有利于撤机,4、减少医疗费用5、缩短住院日,6、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减少住院次数。
 
    蛋白粉不能随便吃
    蛋白粉作为一种可补充蛋白质的保健品,受到人们青睐,不仅学生、白领和中老年人的饮食中时有添加,住院病人更是将其视为一种重要营养来补充,有的医院重症病人几乎每人一罐。对此,阜新市中心医院的营养师指出,蛋白粉的补充因人而异,不当摄入对人体有不利影响。
    人体对蛋白质的需要量与性别、年龄、活动强度和生理状态有关,《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推荐成人每人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是65至90克,或总能量的10%至12%即可满足需要。健康人所需蛋白质可通过蛋、肉、鱼和豆类等食品摄入,不必加入蛋白粉,摄入过多蛋白质会加重肾脏等器官负担,严重的还会出现高尿素氮血症等并发症。以下5类人群尤应慎用蛋白粉:肾病患者,应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否则对肾脏有毒性作用;肝病晚期患者,蛋白质摄入过多会增加肝脏负担,可诱发或加重肝昏迷;婴幼儿,吃后会引起呕吐、腹泻或过敏,3岁以下孩子不宜食用;痛风患者,避免食用以大豆蛋白为主要成分的蛋白粉,否则会造成体内尿酸增高,加重病情;骨质疏松高危因素者,过多摄入蛋白质,会加速骨骼中钙质的丢失,易产生骨质疏松。
    蛋白粉分为大豆蛋白质粉和乳清蛋白质粉,但都需慎用。服用者需营养师依据生化检测结果并结合临床经过营养评估后方可服用。         ( 营养服务中心  李兰红 )
 
     首例肱骨头置换成功  填补我市医疗界空白
    日前,在市中心医院骨外二病房,我市首例肱骨头置换手术获得成功,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现已康复出院。据悉,该技术的成功开展填补了我市在该领域的空白。
    据了解,患者邹某入院时左侧肩部肿胀,不能动弹。邹某自述,他是癫痫病患者,发病时摔倒后,左侧肩膀头开始肿胀,骨外二主任吕日新、医生韩立伟精心诊断后,判断患者为肱骨头粉碎性骨折。由于患者已经65岁,不适合做内固定手术,要根治此病只有进行肩关节肱骨头置换。
    吕日新主任和韩立伟医生经过反复讨论,决定为患者施行左侧肩关节肱骨头置换手术,在医护人员的通力协作下,手术获得成功。术后恢复顺利,X光检查显示、置换后的肩关节肱骨头对位良好。目前,患者活动时疼痛等症状已经消失,上肢功能完全恢复。
    据介绍,肩关节创伤及其疾病一直是骨外科研究的一大难题,由于肩关节功能特殊、周围结构复杂,加上关节安装技术难度较高,肩关节肱骨头置换手术在临床上一直未能很好开展,我市首例肩关节肱骨头置换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我市医疗技术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外周静脉(PICC)在肿瘤患着化疗中的临床中的应用
        PICC即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位于中心静脉,血流量大,能迅速降低液体的渗透压及药物浓度,避免了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克服了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化学性静脉炎和组织坏死[1]。减轻患者反复穿刺及化疗后静脉炎带来的痛苦,减少了护士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  PICC应用的必要性
        1 化疗对血管刺激性大
        抗癌药物多为化学制剂或生物制剂,作用于细胞代谢周期的各阶段,影响蛋白质和DNA的合成使细胞坏死。经手背及前臂静脉化疗时,局部疼痛及静脉炎发生率高达60%~70%[2]。如外渗还会引起组织坏死或溃疡。化疗药物因其化学性、酸碱性及高浓度等原因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易使药物外渗,经外周静脉给药者,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达5%~6%[3]。
        2 疗程长
        化疗副作用使患者常需静脉内营养支持治疗,反复行静脉穿刺,既给血管带来机械性损伤,由于化疗需要多疗程用药,时间长,加上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如恶心、呕吐、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等,反复多次的静脉穿刺将会严重损伤血管,直接造成机械性静脉炎,加上化疗药物和高浓度营养液的刺激加重血管损伤。
        .3 患者自身条件
        肿瘤患者由于肿瘤自身的高代谢消耗和化疗药物副作用的影响,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对静脉壁损伤的修复能力下降,限制了血管的选择范围,增加穿刺难度,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
        .4 PICC置管的优点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对血管的刺激小,导管可长期保留在血管内[4]。能通过胸部透视确认导管及其尖端的位置,其开口端位于中心静脉,药物进入血管后很快被血液稀释,缩短药物在血管内停留的时间,避免了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损伤。减少频繁穿刺的痛苦,保护患者周边的血管,减少感染的危险。与锁骨下静脉置管比较,具有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穿刺技术易掌握的特点。一般头皮针能留4~6小时,留置针留3~5天,颈内静脉管3~6周,而PICC管可留置4周至1年以上,且PICC不受年龄、性别、病种的限制。
        二 PICC置管的注意事项
        1 置管前
        2. 告知主治医生,并征得同意,置管前详细了解病人病情,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心功能、肘部皮肤情况、有无感染及损伤,严格把握禁忌症,嘱病人训练头侧向穿刺侧,下颌靠肩的动作。同时做好病人及家属的解释工作、告知PICC置管的意义、用途、注意事项、操作方法、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配合方法、置管后的维护与并发症等,以消除恐惧心理。在病人了解PICC相关知识后,置管前签署知情同意书。既维护了患者知情权,又保护了操作者。
        3 导管选择
        应根据病人的经济水平、用药方案、血管情况来选择。宜选择与对血管内膜机械性刺激少的导管,较小的导管型号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型号小、管腔少的硅胶导管。
         4选择血管
        常规首选右上肢贵要静脉,次选肘正中静脉,第三选择是头静脉,因贵要静脉管腔粗、直、静脉瓣较少,当手臂与躯干垂直时为最直。而头静脉前粗后细,且高低起伏,在锁骨下进入腋静脉处有较大角度。穿刺点以肘窝区肘下两横指处为宜,过低时血管相对较细,易引起血液回流受阻;过高则易损伤淋巴系统或神经系统。穿刺前了解静脉走向及静脉情况,避免在疤痕及静脉瓣处穿刺。
        5导管留置长度的测量
选择好穿刺点后准确测量置管的长度及臂围,让患者平卧,穿刺侧手臂外展90度,从预穿刺点到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三肋间为置管长度。
        6 穿刺方法
        穿刺见回血后应放低角度再入小许,以确保导入鞘进入静脉。穿刺成功后送管速度不宜过快,送管用镊子时不宜夹持过紧,以免损坏导管,遇送管困难时应稍停片刻,让病人放松,作握拳松拳动作或用生理盐水一边推注一边送管,也可调整导管位置后再缓慢送入。当导管进到肩部时应嘱病人头转向穿刺侧,下颌靠肩,以防导管进入颈静脉内。
        7 X线检查
        穿刺成功后应常规接受胸部透视以确定导管尖端的位置,未经定位的导管不得进行任何输液治疗。
        三 置管后
        .1 置管后记录
        置管后应详细记录好置管情况,如导管的名称、编号、型号、置入静脉、置入长度、臂围、置入日期时间及以后的拔管日期及原因等。
        2 导管的维护
        a.维护知识宣教
        嘱患者保持置管处局部清洁干燥,不要擅自撕下敷贴膜,如敷贴有卷曲、松动或渗血、渗液应及时更换,置管期间可从事一般情况的日常工作和家务劳动,避免剧烈运动。输液间歇期每周回院冲管、更换敷贴及肝素帽一次。
        b.正确冲管封管
        正确的冲管和封管能保证导管内正压和导管的完整性。冲管用生理盐水20ML脉冲式冲管,并正压封管,因脉冲时产生的旋涡能有效的冲洗掉黏附在导管内壁的药物,而正压封管能使管腔内保持正压防止血液返流,有效减少堵管的发生。
     3  结束语
        PICC是一条安全、方便、有效的输液通道。它是一项方便、有效、创伤小、安全性高的置管技术。该项技术的开展,减轻了患者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减少了护士工作量,降低了感染的危险,对肿瘤患者多疗程化疗尤为适用。     (胸外科   张霞)
肺炎不容忽视
    肺炎这个词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几乎每个人在小的时候都得过,吃几片药就会好。但随着时间的发展,病原体的变迁,病原学诊断困难,易感人群构造改变,如社会人口老龄化,吸烟人群低龄化,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引起细菌耐药性增高等,致使肺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如给大家带来恐惧和危害的非典,甲型H1N1都是重症肺炎。
    肺炎以吸入飞沫,空气或血源传播为主要的传播途径,以感染为最常见的病因,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还有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等,肺炎一般发病较急,典型的表现为突然畏寒,发热或现有短暂的上呼吸道感染史,咳嗽,咳痰或伴胸闷、胸痛等症状。高热不退则是此病的顽疾,在应用抗生素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配合做到以下几点:1休息和生活护理:发热病人应卧床休息,以减少耗氧量,缓解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保持室内安静,环境适宜,增加室内湿度保持在50%——60%,室温控制在18——20℃之间。经常漱口,如口唇有疱疹者局部涂抗病毒软膏,防治继发感染。2、饮食与补充水分:给予能提供足够能量,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稀粥、鸡蛋糕、果蔬汁等),以补充高热引起的营养物质消耗,鼓励多饮水,每天1——2L,失水明显者(如大量的出汗)科遵医嘱静脉补液,补充因发热而丢失较多的水和盐,加快毒素排泄和热量散发,尤其是食欲差或不能进食者。3、降温:高热时可采用酒精擦浴、冰袋、冰帽等措施物理降温,以逐渐降温为宜,防治虚脱。儿童要预防惊厥,不宜用阿司匹林或其他解热药,以免大汗,脱水和干扰热型观察,出汗时及时擦汗,更换衣服,避免受凉。
随着体温下降,症状改善,肺炎的治愈,朋友们还应注意平日的生活及饮食习惯,避免进食生冷硬辣等刺激性食物,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防治过度疲劳。参加体育锻炼,增加体质,避免受凉,淋浴,吸烟,酗酒等,保持一个良好的健康身体。      
 (呼吸肿瘤内科   霍春玮)
 
          急救中心培训班开班
    9月12日,市120急救中心急救知识与技能第一期培训班正式开班,60余名急救人员代表参加了此次培训。
    培训过程中,120急救中心喻红主任讲授创伤救治,授课后又进行分组现场抽题演练,大家都急救参加,操练心肺复苏,三角巾在各种创伤中的应用,止血包扎,骨折固定,脊椎板搬运等。现场气氛非常活跃,这种实操练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增进了急救人员配合意识,经过一上午时间圆满结束。
    结束后对基层急救单位又发放了急救知识讲义光盘,演练题目,创伤救治等理论材料。         (120急救中心  于小杰)